其他

共获专利百余项,在相关技术领域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。
博雅工道CTO陈龙冬出席2019“AI+创响吉林”高端峰会论坛

当前AI与水下机器人的融合现状如何?目前水下机器人的探索与研究成果有哪些?水下仿生机器人具备哪些优势?524日,2019AI+创响吉林”高端峰会论坛活动上,博雅工道首席战略科学家陈龙冬与来自AI研发和应用领域的科学家、企业家以及吉林省创新团队,就人工智能AI机器人的当下和未来展开了讨论。


2019“AI+创响吉林”高端峰会论坛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、吉林大学主办,吉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、吉林省人工智能学会、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承办,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吉林省林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。


博雅工道首席战略科学家陈龙冬毕业于吉林大学,陈龙冬先生说,从毕业到现在自己一直心系母校,怀念在吉林大学的学习时光,感谢母校对自己的培育。此次受邀回母校做题目报告,陈龙冬先生万分激动。


AI与水下机器人的融合现状

近年来,人工智能受到的关注度持续提升,大量的社会资本和智力、数据资源的汇集驱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不断向前推进。上世纪60年代开始,载人潜水器、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、自主水下机器人研究相继开始,目前已经进入智能水下机器人时代。


用AI实现水下机器人的功能增强已应用在诸多领域,如收集海洋温度变化的数据、预测与应对全球变暖现象、穿越尚未被探索的95%的广阔海洋、绘制海床地形地貌等等,帮助人类加深对海洋的认识。


水下机器人的探索与研究

海洋环境非常恶劣,人类的认知手段极其有限。比如‘向海洋要资源’,其实我们的能源开采主要在300米深度以上。想要往下潜,手段严重不足。因此,水下机器人已逐步成为探索海洋的重要装备。


峰会上,陈龙冬先生就水下机器人在民用、工业、军事领域的应用发展做了详细报告。在民用领域,水下机器人可应用于水下观测、水质检测、水产养殖、海洋牧场等工作。在工业领域,可应用于水电核电、水下考古、打捞搜救、船体检测、线缆管道等任务。在军事领域,可应用于后勤保障、港口探查、目标跟踪、潜伏打击、透明海洋等水下作业。


水下仿生机器人的优势


从自然界水下生物中获得的灵感,打造高性能、高机动、对环境友好的水下机器人,是博雅工道一直致力研究的工作。


对鱼类的形态、结构、功能、工作原理及控制机制等进行模仿、再造,能提高水下机器人的推进效率和速度,使水下机器人更适合在狭窄、复杂和动态的水下环境中进行监测、搜索、勘探、救援等作业。


博雅工道研制的智能仿生鲨鱼深海潜航器ROBO-SHARK,以鲨鱼为原型,用三关节仿生尾鳍取代传统螺旋桨推进器,推进效率高达80%,此外最高航速可达8~10节,远优于其它仿生类潜航器潜水器约2节的平均速度。可应用于海洋生物信息采集、港口航道声光磁探测等科研、勘探场景,同时还能实现各种海洋任务的无人化作业,比如海洋科考、水质监测、地貌测绘、海底管道检测、水下打捞、大坝巡检等。


一直以来,博雅工道在科技创新浪潮中关注国家急需,瞄准世界前沿,积极谋划战略布局。陈龙冬先生表示,我国既是陆地大国,也是海洋大国,海洋科研发展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,近期一系列事情让我们更深切的认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、自主研发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博雅工道将始终坚持创新为第一驱动,充分发挥企业优势,成为我国海洋建设的生力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