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

共获专利百余项,在相关技术领域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。
创客纪:让更多的人玩得起水下摄影!

文章来源:新华社

谈起为何创业,熊明磊说,是因为受到大疆无人机获得成功的启发。


↑2016年11月25日拍摄的Robosea机器鱼创始人熊明磊。

创业前,熊明磊在北大工学院力学系读书,各种自动化仪器是实验室的标配,所以对于无人机之类的小玩意儿并不新鲜,但是大疆的成功触动了他,熊明磊想,天上的无人机可以成功,那么水下的机器鱼为什么没有机会呢?说不定有一天也会出现风口。但他也看到了两者的差别,比起天空的无处不在,水域相对来说并不多见,而且水下环境更加复杂,所以产品未来的受众面会相对窄一些,因此除了消费级水下机器人,更多的应用需求存在于专业领域,优先开发专业的水下机器人,再推向普通用户,成为熊明磊团队确定的方向,但降低水下机器人的使用门槛依然是他们团队的目标。

其实从2013年开始,熊明磊就开始了相关产品的研发。那段时间,他是一个人在战斗,依靠为科技馆和一些学校建设水下机器人实验室,他赚到了一些钱,看到了行业前景,2015年9月,熊明磊休学创业,成立了自己的创业公司,创立水下机器人品牌Robosea,研发使用门槛更低的机器鱼,项目启动的两个月前,他获得了130万元天使轮融资。

↑2016年11月25日拍摄的熊明磊Robosea机器人团队的工作室。

↑2016年11月25日,Robosea机器人团队研发人员在对机器鱼的构造进行设计。

↑2016年11月25日,Robosea机器人团队研发人员在设计机器鱼的零件。

↑2016年11月25日拍摄的Robosea机器人团队的实验室,用于测试的水池占了实验室相当大的面积。

↑2016年11月25日,Robosea机器人团队的工程师在加工机器鱼零件。

↑2016年11月25日,Robosea机器人团队的工程师在对机器鱼的零件进行加工。

↑2016年11月25日,Robosea机器人团队的工程师在对机器鱼的零件进行加工。

↑2016年11月25日拍摄的Robosea机器人团队的实验室,可以看到水下压力测试仪和3D打印机。

↑2016年11月25日,熊明磊和同伴们在检查3D打印出来的机器鱼新零件。

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,熊明磊团队的产品有自己的技术特点。他们用仿生学原理设计机器鱼的外观和运动模式,采用App预设路径+水中遥控器的操控方式,摆脱了当前水下机器人需要拖拽缆绳进行信息传输的束缚,使得当用户在岸上时,可以使用App预设路径,让机器鱼按照路线录制一段视频,而用户潜入水中时,能用水中遥控器操控机器鱼在水下拍摄照片、视频,简化了人机交互,也降低了成本。为了使机器鱼更有娱乐性,团队还增加了语音交互、动态跟踪等功能。

↑2016年11月25日,Robosea机器人团队成员展示他们研发的机器鱼。

↑2016年11月25日,两只机器鱼在水中游弋。

↑2016年11月25日,研发人员在展示机器鱼的路径巡游功能。

↑2016年11月25日,熊明磊和研发人员沟通技术进展。

作为一个90后,熊明磊有着超越其年龄的成熟,他表示作为一个北大学生,一个社会人,不讲太高调的东西,但做事情还是要有情怀的,创业不能光考虑如何赚钱,如何融资上市,而缺少了对社会责任的承担。他希望自己的产品除了供给人们娱乐,更重要的是能解决社会问题。目前,他的产品已涵盖水中无人机、仿生机器鱼、水中救生机器人、水质监测及污染治理机器人、船舶外伤监测机器人等,并申请数十项专利。

↑2016年11月25日拍摄的Robosea机器人团队合影